![]() |
品牌 | 东莞广裕 |
货号 | gy-230 |
用途 | 电子电器 |
牌号 | A230 |
型号 | A230 |
品名 | LCP |
外形尺寸 | 2*3mm |
生产企业 | 广裕塑胶 |
是否进口 | 是 |
LCP材料特殊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优异的宏观性能。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即液晶聚合物/高分子)是一种由刚性高分子链结构组成的全芳族液晶聚酯类高分子材料。由于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其拥有良好的振动吸收特性、低介电特性、自我增 果、良好的耐药品性和耐热性、熔融粘度低、线膨胀率小、成型收缩率小、自熄灭性以及不易产生飞边等优异性能。
根据形成液晶的条件,LCP 可分为溶致型液晶(LLCP)和热致型液晶(TLCP)。其中 LLCP 可溶解于溶液中并在一定浓度下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呈现出部分晶体性质,根据此特性 LLCP 一般用作纤维和涂料;而 TLCP 则是在热熔融时进入液晶态,具备优异的加工性能,除用作高性能纤维外,还可通过注塑、挤出等加工方式形成各种制品,比起 LLCP 应用范围更加广阔,TLCP 也因此在短短几十年间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化工和医疗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被誉为“超级工程材料”。基于此,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是 TLCP。
通常按耐热性不同,我们把 LCP 分为 I、II 和 III 型,分别对应耐热性高、中、低三档,其中 II 型是天线材料 的薄膜基体树脂。1)I 型 LCP 主要是由对羟基苯甲酸,联苯二酚/对苯二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单体聚合而成,由于其具有较多的刚性结构苯环,因此耐热性较好,被广泛应用于连接器等电子电气领域,代表性商品主要是住友化学的 SumikaSuper 和索尔维的 Xydar。2)II 型LCP 主要是由对羟基苯甲酸和 6-羟基-2-萘甲酸作为单体聚合而成,其低于 I 型的耐热性带来更好的加工性能,是制备 LCP 薄膜(用于天线)的 基体树脂,该技术主要由宝理塑料和塞拉尼斯(泰科纳)掌握。3)III 型 LCP 因为分子结构中含有 PET,其柔性酯基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材料的耐热性能,代表性商品主要是日本尤尼奇卡的 Rodrun 和日本东丽的 Novaccurate。
1.2 LCP 材料的发展历史
LCP 材料行业经过整合后主要以美、日企业为主,近年来中国企业逐步切入树脂生产领域。LCP 作为产品登上塑料舞台最早可追溯到美国 Carborundum 公司将其生产的聚对羟基苯甲酸酯以商品名称 Eko 在市场销售。后来随着历史变迁及行业内公司的逐渐整合,目前 范围内较为知名的 LCP 树脂材料制造商主要有塞拉尼斯(泰科纳)、日本宝理、日本住友、日本东丽等企业,其中塞拉尼斯于 2011 年收购杜邦的 LCP 业务,目前规模 。近年来中国企业也逐步切入 LCP 树脂生产,代表性企业有金发科技、沃特股份、普利特和宁波聚嘉新材料等。
1.3 LCP 树脂供给主要集中在美、日两国,传统领域需求保持较快增长
从具体数据看, LCP 树脂生产主要集中在美、日两地,其中美国塞拉尼斯、日本宝理和日本住友是 主要供应商,三者产能占比 63%。塞拉尼斯在收购杜邦原 LCP 业务后 产能达到 2.2 万吨,占比近 30%;而塞拉尼斯、宝理、住友三家企业产能占比达 63%,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国内具备规模量产能力的代表性企业为金发科技、普利特、沃特股份、台湾长春等。
近年来 LCP 需求呈较快增长态势,且应用主要集中在电子电气领域。从总量上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 年 LCP需求量7 万吨,同比+7.7%,其中 2014-2018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速为 9.8%,呈较快增长态势。从结构上看,LCP 应用广泛,但大部分集中于电子电气领域,其在该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作计算机及通讯设备上的连接器,这是因为 LCP 能够满足连接器在高温焊接、耐油耐热、耐辐射等 环境下的稳定性及其他优异性能。
LCP 传统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其中,LCP 作为工程塑料可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的连接器,汽车的大灯壳体,高温烤盘和蛋糕模具;作为纤维可以用于宇宙飞船的安全气囊、轮胎的增强材料、防割手套以及光纤;制成合金可以用于耐腐蚀的化工泵、汽车刹车片以及高端音响拾音器等。
2、 LCP 有望成为 5G 天线的核心膜材,远期市场空间可达 233 亿元
2.1 5G 时代对天线模组中电路板基材提出更高要求
3GPP 定义了 5G 的频率范围,分为 Sub-6G 和毫米波。根据 3GPP 的定义,5G NR包括了两大频谱范围,分别是 FR1(对应 450MHz 到 6000MHz,通常被称作 Sub-6G)和 FR2(24250MHz 到 52600MHz)。按频段分类,FR1 属于厘米波,而 FR2 则属于毫米波。(波长=光速/频率,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除美国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优先发展 Sub-6G 频段,再逐步过渡到毫米波。根据各国情况,中、欧等地主要先发展 Sub-6G,再逐步过渡到毫米波;而美国则由于军用频谱是 Sub-6G 的原因,则直接选择了毫米波路线,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决定斥资 97 亿美元加速回购 3.7GHz-4.2GHz 频谱,并将其用于 5G 网络建设,这一消息可能意味着美国或将重新规划 5G 布局,前期重心有望转移至 Sub-6G。